朝曦霁青霜

知好色而慕少艾 ——由《伊豆的舞女》窥见年少爱情的普遍特性


“知好色而慕少艾”,这句话出自《孟子》,写的是少年人的美好爱情,在《伊豆的舞女》一文中,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诠释。文中写了“我”——一个大学生预科,因为在汤川见到舞女熏子,对她一见钟情,然后刻意谋划了与她们一行人的偶遇,相伴走过一段时间,在此期间,爱情在萌芽、成长,在看似开花结果时戛然而止,因为离别而难逃凋零,唯余一声叹息。从“我”的经历中,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年少青春时候爱情的普遍特性。


一.爱情的唯美性

   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,当爱情降临时,美的光环就留在情人彼此的眼中。

   爱情的唯美其一可以体现着“我”和舞女对彼此外貌的美化,本文通过“我”的视角去了解舞女,在这些描述中,多处运用比喻来形容舞女那不可方物的美丽容貌。“洁白的裸体,修长的双腿,站在那儿宛如一株小梧桐”,“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,恰如其分”,在“我”眼中,舞女熏子的美丽无人能比,至于舞女对我的印象,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,如碰倒的茶杯,发颤的手指。

    爱情的唯美其二可见于两人的日常相处中,“我”和纸商下棋时,看到几人擞。全部心神仿佛都被对方的一举一动所牵动,将爱情双方牵上紧密联系,日常相处中的情思暧昧让人读来便感觉到爱情的美好。这也是作者想要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印象,爱情本身的美好令人沉醉,其中滋味,使你对爱情带来的一切都甘之如饴。在文中的“我”即使最后与舞女离别,也将这份美好留在了心中。


二.爱情的冲动性

“在天城山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上,一定可以追上她们的。我就是这样浮想联翩,急匆匆地赶来的”。就这一处小小的心理描写,一个为了爱情冲动的毛头小子的形象跃然于纸上,年少时的爱情冲动,不假思索,故而显得炽烈又直率,让人无从回避。遍览古今中外对爱情的描述,大多有一种心念一动,满头满脑都是对方的感觉。

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,“我”追随舞女他们一路,和汉子刻意拉拢关系,对他们一行人施以援手,此时我的行为由感性支配,理性处于停机状态,舞女们被招去迎接客人时,我听着对面的丝竹声打闹声内心急躁,作为一个当时少见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预科,在爱情面前也变得难以克制。这种冲动性普遍存在于年少爱情之中。


三.爱情的幻灭性

“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”,相较于很多大团圆的美满局面,许多悲剧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,悲剧在让人伤痛之余也会思考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。本文是一个悲剧,年少唯美爱情终究还是走向了破灭,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。

第一是现实因素,“我”原生家庭虽然没有交代清楚,但是从受过高等教育就可见一斑,不说财团,至少也是体面人家,而熏子呢?她是舞女,在小说开头就有老婆婆的语言侧面印证了舞女地位的低下,还有客栈拒绝舞女一行人留宿,甚至有村子明文写了不许他们进村,所谓突破阶层社会的束缚获得爱情,终究是极为少见的,现实就是那么残酷,不容躲避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川端康成虽然让他们的爱情那么美,但是爱情的幻灭也是注定,最终走向了凋零。

其二是思想上的鸿沟,无法否认,“我”确实为熏子心动,但是在心动之余,其实内心存在着轻蔑的,倘若真的放在心尖,绝不会有这样的想法,“甚至煽动了我的邪念:既然如此,今天晚上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来吧”,或许他是真真切切的心动了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内心深处,对于舞女身份的熏子,他是介怀并且有一些轻视的。而熏子呢?她也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,在相处过程中,将自己的身份放得很低,这固然有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观念在,但是内心对自己低学历低社会地位存在极强的自卑情绪,这样的爱情其实是不平等的,纵然热恋期千好万好,走到最后,恐怕也是渐行渐远,江湖永别。

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也大多存在这样的特性,年少时的心意动,共缠绵,终究抵不过现实与人心易变。不是说不存在从一而终,但是“幸存者偏差”不可能成为常态,冲动的荷尔蒙,唯美的热恋期,最后殊途同归,走向幻灭。

评论

热度(24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